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行业动态

你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硅胶包胶常用基材(如PC/ABS/金属)的粘接优先级排序?

发布时间:2025-06-02点击:

硅胶包胶的粘接效果与基材的表面能、极性、表面粗糙度及化学兼容性密切相关。以下是基于粘接难易程度、工艺成熟度及行业应用实践的基材粘接优先级排序,并附具体粘接要点和医疗级应用建议:

一、粘接优先级排序与解析

第 1 优先级:高表面能金属基材

代表材料:不锈钢(304/316L)、铝合金(6061/T6)、电镀金属(镍 / 铬镀层)
粘接优势

 

  • 表面能高(金属表面能>1000mN/m),易通过物理锚合(喷砂)和化学交联(底涂剂)实现牢固粘接。

  • 医疗级场景中常用,满足耐腐蚀性(如不锈钢)和强度需求。
    典型工艺

 

  1. 表面预处理

    • 不锈钢:喷砂(粒径 50-100μm 氧化铝)+ 乙醇超声清洗,粗糙度 Ra 达 1.6-3.2μm。

    • 铝合金:铬酸盐钝化(医疗级需无铬处理,如硅烷处理),形成纳米级氧化膜。

  2. 底涂剂选择

    • 医疗级:使用 Dow Corning TC-5930(硅烷类,符合 ISO 10993),涂覆后 120℃烘烤 10 分钟,粘接强度可达 8-10MPa。
      应用案例:手术器械握把(不锈钢包胶)、医疗导管金属接头。


第 2 优先级:极性工程塑料

代表材料:PA6/PA66(尼龙)、POM(聚甲醛)、PET-G(改性聚酯)
粘接优势

 

  • 分子链含极性基团(-NH₂/-COO-),与硅胶底涂剂(硅烷类)易形成氢键,无需复杂表面处理。

  • 耐化学性优于通用塑料,适合医疗接触场景。
    典型工艺

 

  1. 表面处理

    • 直接等离子体处理(氩气等离子,功率 100W,处理时间 30 秒),表面能从 42mN/m 提升至 60mN/m 以上。

    • 免处理方案:选择带胺基 / 羧基改性的硅胶(如信越 KE-1540),直接注塑实现化学粘接,强度达 5-7MPa。

  2. 底涂剂优化

    • 可选用 Humiseal 1B73(中性固化,适合医疗),涂覆后室温干燥 2 小时,无需烘烤。
      应用案例:医疗连接器外壳(PA6 包胶)、输液泵按键(POM 包胶)。

第 3 优先级:中等极性工程塑料

代表材料:PC(聚碳酸酯)、ABS、PC/ABS 合金
粘接特点

 

  • 表面能中等(PC 约 40mN/m,ABS 约 38mN/m),需依赖底涂剂或表面活化处理。

  • ABS 中的丁二烯链段易被底涂剂溶胀,可形成机械互锁,但耐溶剂性较差。
    典型工艺

 

  1. 表面活化

    • ABS:铬酸蚀刻(医疗级改用紫外臭氧处理,30 分钟可使表面氧含量从 5% 提升至 18%)。

    • PC:激光打标(功率 5W,频率 20kHz),形成微米级沟槽(深度 50-100μm),粘接强度提升 3 倍。

  2. 底涂剂选择

    • 双组份底涂:如 3M Scotch-Weld DP100+,含丙烯酸酯和硅烷,适用于高应力场景(如运动医疗护具),强度达 6-8MPa。
      应用案例:医疗监护仪按钮(PC 包胶)、体外诊断试剂瓶盖(ABS 包胶)。

第 4 优先级:非极性通用塑料

代表材料:PP(聚丙烯)、PE(聚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
粘接难点

 

  • 表面能极低(PP 约 29mN/m,PTFE 仅 18mN/m),分子链无极性基团,需强表面改性。

  • 医疗应用中受限(PP/PE 可通过 FDA 认证,但粘接可靠性低)。
    特殊工艺

 

  1. 表面改性

    • 火焰处理(丙烷火焰,距基材 5-10cm,处理 5-10 秒),引入极性基团(如 - C=O),表面能可提升至 40mN/m 以上。

    • 电晕处理(电压 20kV,处理速度 1m/min),适用于薄膜类基材(如 PP 输液袋包胶)。

  2. 底涂剂突破

    • 使用含氟底涂剂(如 3M™ Scotch-Weld™ AC7323),通过氟碳链段与 PP 链段缠结,配合硅胶中添加的增粘剂(如硅烷偶联剂 KH-570),可实现 3-5MPa 粘接强度。
      应用案例:一次性医疗耗材(PP 注射器包胶)、实验室储液瓶(PE 包胶)。

二、医疗级场景特殊考量

  1. 生物相容性优先

    • 金属基材需选择医用级不锈钢(如 316L),避免镍离子析出;铝合金需表面无铬钝化(如硅烷处理)。

    • 塑料基材优先选 FDA 认证材料(如 Medical-Grade PA66,含 20% 玻纤),底涂剂需通过 ISO 10993 细胞毒性测试。

  2. 灭菌兼容性

    • 硅胶与基材的热膨胀系数需匹配(如 PC 与硅胶 CTE 差值<10×10⁻⁶/℃),避免高温灭菌(134℃蒸汽)后脱胶。

    • 环氧乙烷(EO)灭菌场景中,需验证底涂剂耐化学性(如 Humiseal 1B73 经 10 次 EO 循环后强度保持率>95%)。

  3. 无析出物要求

    • 避免使用溶剂型底涂剂(如含甲苯成分),优先选择水性底涂(如道康宁 3-4178,固体含量<1%)或无底涂工艺(如等离子处理 + 改性硅胶)。

三、粘接强度量化对比(医疗级标准)

基材类别典型粘接强度(MPa)达标工艺组合医疗应用风险点
不锈钢 8-12 喷砂 + TC-5930 底涂 + 180℃硫化 30 分钟 需防金属离子迁移
PA6 6-9 等离子处理 + KE-1540 直接包胶 吸湿性可能影响长期密封性
PC/ABS 4-7 激光打标 + DP100 + 底涂 + 二次硫化 ABS 耐溶剂性不足易开裂
PP 2-4 火焰处理 + AC7323 底涂 + 增粘型硅胶 高温灭菌后粘接衰减风险较高

五、提升粘接可靠性的关键措施

  1. 机械锚固设计

    • 在基材表面设计倒钩(角度≥45°,深度 0.3-0.5mm)或网格状凹槽(间距 1-2mm),通过物理锁合弥补化学粘接不足。

    • 案例:医疗软管接头采用锯齿形沟槽(周向间距 0.8mm),纯机械锁合强度可达 3MPa,配合底涂后总强度提升至 9MPa。

  2. 二次硫化工艺

    • 一次成型基材后,先在 120℃干燥 2 小时去除水分,再进行硅胶包胶,硫化温度提升至 200℃(比常规高 20℃),延长保压时间至 5 分钟,促进界面分子扩散。

  3. 在线检测技术

    • 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如 Keyence VK-X3000)检测包胶界面厚度(目标值 0.1-0.3mm),或通过超声探伤(频率 5-10MHz)排查内部气泡,不良率可从 5% 降至 1% 以下。

总结建议

  • 优先级核心逻辑:基材表面能越高、极性基团越多,粘接越容易,医疗场景中需叠加生物相容性和灭菌耐受性要求。

  • 成本与性能平衡:金属 / PA/POM 是医疗级包胶的优选,综合成本(模具 + 工艺)比 PP 类低 30%,且可靠性更高;非极性塑料仅建议用于一次性、低负载场景。

  • 前沿趋势:无底涂粘接(如等离子体活化 + 纳米硅胶)和 3D 打印多孔基材(如 SLS 尼龙,孔隙率 30%-40%)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工艺,可实现 “即粘即牢” 且符合环保要求。

  • 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液态硅胶制品精密技术研发24年,联系电话:134-2097-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