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134-2097-4883
利勇安官方二维码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发布时间:2025-09-01点击:
硅胶包 FPC(柔性线路板)的界面分离问题,核心是硅胶与 FPC 表面的结合力不足以抵抗内应力(如硫化收缩、热膨胀差异)或外应力(如弯曲、振动、环境侵蚀),导致两者从界面处剥离。需从 “材料匹配、表面状态、工艺控制、模具设计” 四大维度拆解原因,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界面分离的本质是 “结合力<破坏应力”,需先明确哪些因素会削弱结合力、或增大破坏应力:
FPC 表面是硅胶附着的 “基底”,若表面存在杂质、氧化层或结构缺陷,会直接导致硅胶无法紧密贴合,形成 “虚粘”:
表面污染:FPC 生产过程中残留的油污(如助焊剂、脱模剂)、灰尘、指纹,会在 FPC 与硅胶之间形成 “隔离层”,阻断分子间作用力;
氧化 / 钝化层:FPC 的铜箔线路或 PI(聚酰亚胺)基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如 CuO、Cu₂O)或 PI 表面老化层,这些层与硅胶的相容性极差,结合力极低;
表面粗糙度不足:FPC 表面(尤其是 PI 基材)过于光滑,硅胶与 FPC 的 “物理锚定面积” 小,仅靠分子间范德华力难以抵抗收缩应力,易发生 “滑离”;
附着力促进剂失效:未涂覆或涂覆了不匹配的附着力促进剂(如硅烷偶联剂选型错误),无法在 FPC 与硅胶间形成 “化学桥键”,导致结合力不足。
硅胶的成分、硬度、硫化体系直接影响其与 FPC 的结合能力,选型错误会从根源上导致界面不兼容:
硫化体系冲突:若硅胶采用 “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硫化过程中释放的酸性物质(如苯甲酸、苯乙酮)可能与 FPC 的阻焊剂(如绿油)或 PI 基材发生化学反应,破坏界面结合;
硬度极端化:
硬度过高(如 Shore A 70 以上):硅胶硫化收缩时内应力大,且柔韧性差,若 FPC 存在微小弯曲,硅胶易因 “应力集中” 从界面剥离;
硬度过低(如 Shore A 20 以下):硅胶自身强度不足,受外力时易在界面处发生 “内聚破坏”(看似分离,实则硅胶层内部断裂);
相容性差:部分硅胶的基材(如含氟硅胶)与 FPC 的 PI 或阻焊剂极性差异大,分子间亲和力弱,自然结合力低。
硅胶包 FPC 多采用液态硅胶注塑(LSR) 工艺,工艺参数偏差会导致硅胶与 FPC 无法充分接触或硫化不完整,形成界面缺陷:
硫化不充分:模具温度过低(如<120℃)或硫化时间过短,硅胶未完全交联,表面粘性差,与 FPC 的结合力未达到峰值;
注射参数不当:
注射压力不足:硅胶无法填满模具型腔或紧密压合 FPC 表面,界面存在微小空隙(肉眼难见,但会大幅降低结合力);
注射速度过快:硅胶流动时产生 “湍流”,裹挟空气形成气泡,气泡在界面处成为 “分离起点”;
保压不足:硅胶硫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若保压时间或压力不够,收缩会导致硅胶与 FPC 表面出现 “间隙”,后期易逐步扩大为分离。
模具结构不合理会导致硅胶流动不均或界面应力集中,间接诱发分离:
排气不畅:模具未设置或排气槽过浅(如<0.01mm)、位置不当,注塑时空气无法排出,在 FPC 与硅胶界面形成 “气泡陷阱”;
浇口位置错误:浇口正对 FPC 边缘或线路密集区,硅胶流动时对 FPC 产生冲击,导致 FPC 偏移或界面局部压力过大,硫化后形成应力集中点;
型腔过渡尖锐:FPC 边缘与硅胶的包覆过渡处设计为直角(无倒角),弯曲时此处界面的应力是平缓过渡的 3-5 倍,长期使用易从直角处剥离。
即使初期结合良好,恶劣环境也会逐步削弱界面结合力:
温湿度循环:硅胶与 FPC 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大(硅胶热膨胀系数≈300ppm/℃,PI≈15ppm/℃),高低温循环(如 - 40℃~85℃)会导致界面反复拉伸 / 压缩,疲劳后分离;
化学侵蚀:接触汗液(含盐分)、清洁剂(含溶剂)等,会溶解 FPC 表面的附着力促进剂或硅胶表面,破坏化学结合;
弯曲疲劳:若应用场景需频繁弯曲(如智能手环、运动戒指),FPC 与硅胶的界面会因 “反复剪切应力” 逐步产生微裂纹,最终扩展为分离。
解决思路需围绕 “增强结合力” 和 “降低破坏应力” 展开,覆盖 “预处理 - 材料 - 工艺 - 模具 - 应用” 全流程:
核心是去除杂质、活化表面、建立化学桥键,具体步骤:
脱脂除污:
先用超声波清洗(溶剂:异丙醇或乙醇,温度 40-60℃,时间 5-10min)去除表面油污、助焊剂残留;
再用去离子水漂洗,最后在 80-100℃烘箱中烘干(避免残留水分影响结合);
表面活化与粗化:
针对 PI 基材:采用低温等离子处理(气体:氧气或氩气,功率 500-800W,时间 30-60s),既能去除氧化层,又能在 PI 表面引入羟基(-OH)、羧基(-COOH)等活性基团,提升与硅胶的相容性;
针对铜箔区域:采用微蚀刻处理(蚀刻液:稀硫酸 + 过硫酸钠,浓度 5-10%,时间 10-20s),在铜箔表面形成微观粗糙结构(粗糙度 Ra 0.2-0.5μm),增加物理锚定面积;
精准涂覆附着力促进剂:
选择与 FPC 基材、硅胶均匹配的硅烷偶联剂(如针对 PI 用氨基硅烷 KH-550,针对铜箔用巯基硅烷 KH-580),采用喷涂或浸涂(厚度 5-10μm),并在 120℃下烘烤 10-15min 固化,形成 “化学桥键”。
优先选铂金硫化 LSR:铂金硫化体系无腐蚀性副产物,与 FPC 的 PI、阻焊剂兼容性好,且硫化后硅胶纯度高、耐老化性强;
控制硅胶硬度:根据应用场景选择 Shore A 30-60 的中硬度硅胶 —— 既具备足够柔韧性(抵抗弯曲应力),又能降低硫化收缩内应力(收缩率<2%);
验证材料相容性:批量生产前做 “硅胶 - FPC 兼容性测试”:将硅胶与 FPC 样板压合硫化后,在 85℃/85% RH 环境下放置 1000h,观察界面是否出现变色、起泡,若无异常则说明相容性合格。
优化排气系统:在硅胶流动末端、FPC 贴合区域设置 0.01-0.02mm 宽、5-10mm 长的排气槽,确保空气能顺利排出;
调整浇口位置:采用 “侧浇口” 或 “点浇口”,避免硅胶直接冲击 FPC,且浇口需远离 FPC 边缘(距离≥2mm),确保硅胶均匀填充;
做平缓过渡结构:FPC 与硅胶的包覆边缘设计 R0.5-R1.0 的倒角,减少弯曲时的应力集中;同时,硅胶包覆厚度需均匀(偏差<0.1mm),避免局部过厚导致收缩不均。
优化产品结构:若需频繁弯曲,在 FPC 与硅胶界面处设计 “加强筋”(硅胶材质,宽度 1-2mm),分散弯曲应力;
选择耐环境硅胶:若应用于户外或潮湿环境,选耐高低温(-60~200℃)、耐盐雾的 LSR(如含氟改性 LSR),提升抗侵蚀能力;
控制使用环境:避免产品长期接触强溶剂(如丙酮、酒精),或频繁处于高低温剧烈变化的场景(如反复放入冰箱 / 烤箱)。
若生产中出现界面分离,可按以下步骤快速定位原因:
观察分离界面:
若界面有油污 / 灰尘→表面预处理问题;
若硅胶层内部断裂(而非与 FPC 分离)→硅胶硬度过低或硫化不充分;
若分离处有气泡→模具排气不足或注射速度过快;
做对比测试:用预处理合格的 FPC + 已知合格的硅胶,按标准工艺重新生产,若不再分离→原问题出在 FPC 预处理或材料;若仍分离→模具或工艺参数问题;
追溯历史数据:查看近期工艺参数是否调整(如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减小),或 FPC 批次是否更换,快速锁定变量。
综上,硅胶包 FPC 界面分离是 “多因素耦合” 问题,需通过 “表面预处理筑牢基础、材料匹配提升兼容性、工艺控制确保结合、模具优化减少应力” 的全链条管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液态硅胶制品精密技术研发24年,联系电话:134-2097-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