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行业动态

你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体温监测手环的硅胶导热率不够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6-13点击:

针对体温监测手环硅胶导热率不足的问题,可从材料改性、结构优化、工艺调整等维度系统解决,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及实施逻辑:

一、材料层面:提升硅胶基体导热性能

1. 添加导热填料改性

  • 原理:在硅胶原料中掺入高导热性填料(如氧化铝、氮化硼、石墨烯、碳纳米管等),通过填料间的导热网络提升整体导热率。
  • 实施要点
    • 填料选择
      • 无机填料(如氧化铝):成本低、稳定性好,导热率可提升至 0.5-1.5W/(m・K)(普通硅胶约 0.1-0.3W/(m・K))。
      • 碳系填料(如石墨烯):导热率提升显著(可达 2-5W/(m・K)),但成本高、分散性要求高。
    • 配比优化:填料含量需控制在 30%-60%(质量比),过高会导致硅胶硬度上升、弹性下降,影响佩戴舒适性。
  • 案例:某医疗级硅胶手环通过添加 40% 氮化硼填料,导热率从 0.2W/(m・K) 提升至 0.8W/(m・K),体温响应时间缩短 50%。

2. 选用导热型硅胶原料

  • 直接采购预改性的导热硅胶(如道康宁、信越等品牌的导热硅胶系列),其导热率可达 0.5-2.0W/(m・K),无需自行调配填料,适合批量生产。

二、结构设计:优化热传导路径

1. 减少硅胶层厚度 & 增加导热通道

  • 措施
    • 将硅胶主体厚度从 2mm 减至 1-1.5mm(需兼顾防水和结构强度),缩短热传导距离。
    • 在硅胶内部嵌入金属导热片(如铜箔、铝片)或导热硅胶条,形成 “传感器 - 金属 - 皮肤” 的直接导热路径。
  • 注意:金属部件需做绝缘处理,避免电磁干扰或皮肤接触过敏。

2. 传感器位置与接触设计

  • 将温度传感器贴近硅胶表层,减少空气层热阻;硅胶接触面设计为弧面或凹槽,增强与皮肤的贴合度,降低热传导界面热阻。

三、工艺改进:提升导热一致性

1. 包胶工艺优化

  • 采用液态硅胶(LSR)包胶工艺时,确保传感器与硅胶层之间无气泡、无空隙(可通过真空注塑或加压成型实现),避免因空气夹层导致热阻增加。

2. 表面处理技术

  • 对硅胶表面进行亲肤涂层处理(如纳米级陶瓷涂层),提升皮肤接触紧密度,同时陶瓷涂层本身具有一定导热性(导热率约 1-3W/(m・K)),可辅助散热。

四、复合方案:多材料协同导热

1. 硅胶 + 金属框架组合

  • 在手环主体结构中加入金属中框(如铝合金),硅胶仅作为外层包裹材料,金属框架直接接触传感器,快速导走热量,导热效率可提升 30%-50%。

2. 相变材料(PCM)辅助散热

  • 在硅胶层与传感器之间嵌入相变材料(如石蜡类 PCM),利用其相变吸热特性快速吸收温度波动,间接提升导热稳定性(尤其适合运动场景下的瞬态温度监测)。

五、验证与测试:导热性能量化评估

1. 导热率测试

  • 使用热线法或激光闪射法测量硅胶材料的导热率,确保改性后指标达到目标值(如医疗级体温监测需求通常要求导热率≥0.5W/(m・K))。

2. 实际佩戴测试

  • 通过人体佩戴实验,对比改性前后的体温响应时间(目标≤10 秒)、测温误差(目标≤±0.1℃),并收集用户对佩戴舒适性的反馈。

成本与可行性建议

方案类型成本投入实施难度适合场景
填料改性 中(填料成本) 批量生产,需调整注塑工艺
结构优化 低(设计调整) 现有产品迭代
导热硅胶原料 高(原料成本) 高端产品或医疗级需求
金属框架组合 中(金属成本) 工业级或运动型手环

优先推荐路径:若为现有产品优化,可先尝试结构优化(减薄硅胶层 + 金属导热片)和工艺改进(真空注塑);若为新产品开发,建议直接选用导热硅胶原料(如 0.8W/(m・K) 级别)并结合传感器位置优化,平衡性能与成本。
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液态硅胶制品精密技术研发24年,联系电话:134-2097-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