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公司新闻

你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液态硅胶注塑成型在医疗器件中精密成型的难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26点击:

液态硅胶注塑(LSR)在医疗器件中的精密成型需突破五大核心难点,这些难点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生产效率:

一、材料特性带来的挑战

低粘度流动控制
LSR 粘度通常在 5000-50000mPa・s(25℃),流动时易产生湍流,导致困气缺陷。在微型医疗导管(内径<1mm)成型中,需将注射速度控制在 5-10mm/s,同时采用真空辅助(-0.095MPa),使气泡率<0.1%。

硫化反应敏感性
铂金催化体系对硫、铅等元素极度敏感,微量污染(如模具清洗剂残留)即可导致硫化不完全。某胰岛素泵硅胶活塞因脱模剂含硫,出现表面发粘现象,需改用全氟聚醚类脱模剂,并在模具清洗后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功率 300W×5min)。

收缩率控制
LSR 硫化后线性收缩率约 2-3%,精密器件(如眼科手术器械)需将收缩率波动控制在 ±0.05%。通过添加 5-10% 纳米二氧化硅(粒径 10-20nm),可使收缩率降至 1.8%,并提升硬度稳定性(邵氏硬度波动 ±1A)。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度

微结构成型
对微流控芯片(通道宽度 50-100μm),需采用超精密放电加工(电极损耗<0.01%),模具表面粗糙度 Ra≤0.05μm。某新冠检测试剂盒微流道模具,通过激光蚀刻形成 0.03mm 深的导流槽,流阻偏差<3%。

多腔平衡
8 腔以上精密模具的流道平衡误差需<±5%。采用 CAE 模拟优化流道直径(Φ0.8-1.2mm)和长度比(L/D≤15),结合热流道针阀时序控制(开启时间差≤0.05s),确保各型腔重量差异<±0.5%。

脱模损伤
薄壁件(如 0.2mm 厚的呼吸面罩)脱模力需<5N。模具表面镀类金刚石膜(DLC,厚度 1-3μm),摩擦系数降至 0.05,配合气辅脱模(气压 0.3MPa),使制品良率从 82% 提升至 98%。

三、工艺参数的纳米级调控

温度场均匀性
模具温度波动需控制在 ±1℃,对植入式器件(如心脏起搏器密封件),采用随形冷却水路(直径 2-3mm,距型腔表面 3-5mm),使温差<0.5℃。某医疗接头硫化时,因局部过热导致硅胶变黄,通过优化冷却水路布局,将热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秒。

压力精准控制
注射压力波动<±2MPa,保压阶段需补偿因硫化收缩导致的压力降(约 10-15%)。某输液泵硅胶阀片成型中,采用分段保压(填充 90% 后压力从 100MPa 降至 80MPa,保持 15 秒),使厚度公差控制在 ±0.01mm。

硫化时间优化
需兼顾生产效率与交联度,例如 0.5mm 厚的硅胶膜,硫化时间不足会导致拉伸强度<5MPa(标准≥6MPa),过长则产生脆性。通过 DSC 测定硫化动力学参数,确定最佳硫化条件为 170℃×25 秒,交联密度达 2.5×10⁻⁴mol/cm³。

四、洁净度与生物相容性保障

微粒污染控制
在 ISO Class 7 洁净室中生产,空气悬浮粒子(≥0.5μm)浓度<352000 个 /m³。某眼科人工晶状体硅胶支架生产中,采用正压送风系统(压差≥10Pa),配合静电吸附帘,使表面微粒残留量<5 个 / 件(粒径≥5μm)。

化学残留物去除
二次硫化需彻底去除低分子硅氧烷(如 D4-D10),残留量需<0.1%。某导尿管经 150℃×4h 真空硫化后,挥发性有机物(VOC)释放量降至 0.03mg/m²,满足 USP <88> Class VI 要求。

灭菌兼容性
γ 射线灭菌(25kGy)可能导致硅胶黄变(ΔE>3),需添加 0.1-0.3% 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某手术器械硅胶部件经灭菌后,拉伸强度保留率从 78% 提升至 92%。

五、全流程质量验证

尺寸精度检测
对精密部件(如胰岛素笔针头密封件),需用三坐标测量仪(精度 ±0.002mm)检测关键尺寸。某微针阵列硅胶模具的针尖直径(0.1mm),通过机器视觉系统(分辨率 0.001mm)全检,不良率<0.01%。

密封性能测试
输液接头等器件需在 0.3MPa 压力下保持 30 分钟无泄漏。采用差压式气密仪(精度 ±0.5Pa),某医疗器械硅胶密封圈的泄漏率<1×10⁻⁹m³/s,达到 IP69K 防护等级。

长期稳定性验证
需通过加速老化测试(85℃/85% RH,500 小时)模拟 5 年使用。某植入式传感器硅胶外壳老化后,拉伸强度衰减<15%,体积电阻率保持>10¹⁴Ω・cm。

总结

LSR 精密成型的难点在于材料特性与工艺控制的矛盾(低粘度与高精度的平衡)、医疗级标准与规模化生产的冲突(高洁净度与高效率的协调)。突破这些难点需依赖超精密模具制造智能化过程监控全链条质量追溯,未来将向原位实时检测技术(如模内光谱分析)和人工智能工艺优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医疗器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液态硅胶(LSR)在医疗器件精密成型中面临五大核心难点,直接关联产品安全性、精度与生产稳定性:

一、材料特性的先天挑战

低粘度流动失控:LSR 粘度仅 5000-50000mPa・s,流动易产生湍流和困气,微型器件(如内径<1mm 导管)需控制注射速度在 5-10mm/s,搭配 - 0.095MPa 真空辅助,才能将气泡率压至<0.1%。

硫化敏感性:铂金催化体系对硫、铅等杂质极度敏感,模具残留的含硫清洗剂或脱模剂会导致硫化不完全(表面发粘),需改用全氟聚醚脱模剂并经等离子体处理(300W×5min)消除污染。

收缩率波动:硫化后线性收缩率 2-3%,精密眼科器械需将波动控制在 ±0.05%,需通过添加 5-10% 纳米二氧化硅(10-20nm)稳定收缩,同时控制硬度波动≤±1A。

二、模具精度与微结构成型瓶颈

微尺度复刻难题:医疗微流控芯片(通道宽 50-100μm)需模具表面粗糙度 Ra≤0.05μm,依赖超精密放电加工(电极损耗<0.01%),激光蚀刻微导流槽(0.03mm 深)时需控制流阻偏差<3%。

多腔平衡困境:8 腔以上模具需流道平衡误差<±5%,需通过 CAE 优化流道尺寸(L/D≤15),配合热流道针阀时序控制(开启时差≤0.05s),确保型腔重量差异<±0.5%。

薄壁脱模损伤:0.2mm 厚呼吸面罩等薄壁件脱模力需<5N,需模具镀类金刚石膜(DLC,摩擦系数 0.05),结合 0.3MPa 气辅脱模,否则易产生撕裂或变形。

三、工艺参数的纳米级调控难度

温度场极致均匀性:模具温差需<±1℃,植入式器件(如起搏器密封件)需随形冷却水路(直径 2-3mm,距型腔 3-5mm),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硅胶黄变或性能衰减。

压力精准补偿:注射压力波动需<±2MPa,保压阶段需动态补偿硫化收缩(压力降 10-15%),如输液泵阀片通过分段保压(100MPa→80MPa)控制厚度公差 ±0.01mm。

硫化时间临界平衡:过短导致强度不足(<6MPa),过长引发脆性,需通过 DSC 测定动力学参数,如 0.5mm 硅胶膜需 170℃×25 秒精准硫化,确保交联密度达 2.5×10⁻⁴mol/cm³。

四、医疗级洁净与兼容性要求

微粒与化学污染控制:ISO Class 7 洁净室需控制≥0.5μm 微粒<352000 个 /m³,眼科器件需表面微粒残留<5 个 / 件(≥5μm);二次真空硫化(150℃×4h)需将低分子硅氧烷残留降至<0.1%,满足 USP <88> Class VI 标准。

灭菌耐受性:γ 射线灭菌(25kGy)易导致黄变(ΔE>3),需添加 0.1-0.3% 受阻胺稳定剂,确保灭菌后拉伸强度保留率≥90%。

五、全流程质量验证的严苛性

高精度检测门槛:胰岛素笔密封件等关键尺寸需三坐标测量(精度 ±0.002mm),微针针尖(0.1mm)需机器视觉全检(分辨率 0.001mm),不良率需<0.01%。

长效可靠性验证:需通过 85℃/85% RH、500 小时加速老化测试,模拟 5 年使用,确保拉伸强度衰减<15%,植入件体积电阻率需保持>10¹⁴Ω・cm。

这些难点的核心矛盾在于“低粘度材料与高精度成型的平衡”“医疗级标准与规模化生产的协调”,需依赖超精密模具、智能工艺监控和全链条追溯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