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公司新闻

你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如何解决五金件在液态硅胶注塑过程中的热变形问题?

发布时间:2025-09-09点击:

五金件在液态硅胶(LSR)注塑中发生热变形,核心原因是高温模具(160-180℃)的热冲击、注射压力(50-150MPa)的机械应力,以及五金件与硅胶热膨胀系数差异(金属约 10-25×10⁻⁶/℃,LSR 约 200-300×10⁻⁶/℃)导致的界面应力,最终表现为五金件翘曲、尺寸偏移或结构变形。需从 “材料预处理→模具设计→工艺控制→界面优化” 全流程切入,通过 “控温、减力、适配” 三大核心策略解决,具体方案如下:

一、源头预防:五金件材料选择与预处理

1. 优先选用低热膨胀、高刚性五金材料

不同金属的热稳定性差异直接影响变形风险,需根据产品需求选择适配材料,

 

不锈钢 304/316    16.5-17.5    ≥515    ≤800    低    高精度结构件(如连接器针脚)    

黄铜 H62    19.9    ≥330    ≤600    中    导电件(如电极触点)    

铝合金 6061    23.1    ≥276    ≤200    高    轻量化非核心结构件    

马口铁(镀锡钢)    13.5    ≥345    ≤600    低    低成本外壳类部件    

建议:优先选择不锈钢 304/316马口铁,避免在高温(模具>160℃)、高压(注射压力>100MPa)场景下使用铝合金。

2. 五金件预处理:消除内应力 + 增强热稳定性

五金件加工(冲压、切削、折弯)过程中会残留内应力,高温下易释放导致变形,需通过预处理提前消除:

退火处理

不锈钢:600-800℃保温 2-4 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消除加工内应力(内应力释放率>80%);

黄铜:400-450℃保温 1-2 小时,空冷,避免高温脆化的同时稳定尺寸;

作用:减少注塑高温下内应力释放导致的翘曲(变形量可降低 30%-50%)。

表面隔热预处理
对五金件非粘接区域(如边缘、孔位)喷涂耐高温隔热涂层(如陶瓷基涂层,厚度 5-10μm,耐温>200℃),减少模具高温直接传导,降低局部热膨胀差异。

二、模具设计:构建 “控温 + 支撑 + 减压” 防护体系

模具是控制五金件变形的核心硬件,需通过结构优化减少热冲击和机械应力:

1. 分区温控:精准控制五金件接触区温度

核心逻辑:降低五金件直接接触的模具温度,缩小与硅胶填充区的温差,减少热膨胀变形。

具体设计

五金件支撑区:温度 80-120℃(比硅胶区低 40-60℃),通过 PID 温控器控制,温差≤±1℃;

硅胶填充区:温度 160-180℃(满足 LSR 硫化需求);

模具分为 “五金件支撑区” 和 “硅胶填充区”,独立温控:

温控介质:采用导热油(控温精度 ±0.5℃)替代传统冷却水,避免水温波动导致的局部温差。

2. 刚性支撑 + 精准定位:防止五金件移位 / 弯曲

多点刚性支撑
对五金件的悬空区域(如长悬臂、薄壁处)设计仿形支撑块,支撑间隙≤0.01mm,材质选用耐高温模具钢(如 H13,硬度 HRC50-52),避免注射压力导致五金件弯曲;
例:针对长度>10mm、厚度<0.8mm 的五金悬臂,每 3-5mm 设置 1 个支撑点,防止高温下 “软塌” 变形。


过盈 + 真空双重定位

定位孔与定位销配合间隙≤±0.005mm(过盈配合),限制五金件径向移动;

支撑块内置微型真空吸附孔(孔径 0.5-1mm,真空度 - 0.095MPa),注塑前吸附固定五金件,避免轴向移位(移位量可控制在≤3μm)。

3. 减压排气:减少局部压力集中

微排气槽设计:在五金件与硅胶的界面死角(如边角、孔位)开设0.005-0.01mm 深、1-2mm 宽的微型排气槽,配合模具整体真空(-0.095MPa),快速排出型腔内的空气和 LSR 硫化气体,避免局部压力集中(压力波动≤±5bar)导致五金件变形;

浇口优化:采用针阀式微型浇口(孔径 0.3-0.5mm),将注射压力分散到多个浇口(如环形浇口、多点浇口),避免单点高压冲击五金件(局部压力降低 20%-30%)。

三、工艺控制:动态调节 “温度 + 压力 + 时间” 参数

工艺参数是实时控制变形的关键,需围绕 “缓热、低压、短停留” 原则优化:

1. 五金件预热:避免热冲击

核心逻辑:提前将五金件加热至接近模具支撑区温度(80-120℃),减少突然受热导致的热膨胀差异;

实施方式

采用红外预热炉,升温速率 5-10℃/min(避免急热),保温 10-15min,确保五金件内外温度均匀(温差≤5℃);

预热后通过机械手直接送料至模具,避免降温(转移时间≤30s,温度降幅≤10℃)。

3. 硫化时间:精准控制,减少高温停留

核心逻辑:在确保 LSR 完全硫化(T90,即 90% 硫化度)的前提下,缩短五金件在高温模具中的停留时间,减少热累积变形;

计算方法:硫化时间 = T90 + 20% 冗余(例:LSR T90 为 10s,硫化时间设为 12s);

验证方式: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 LSR 实际硫化曲线,避免凭经验设定过长时间(停留时间每减少 1s,变形风险降低 5%-8%)。

四、界面优化:减少硅胶与五金件的应力拉扯

硅胶硫化后会因收缩对五金件产生界面拉力,需通过材料适配和界面处理降低应力:

1. 选择低收缩、低模量 LSR

低收缩 LSR:优先选用加成型 LSR(如道康宁 OE-6650、瓦克 ELASTOSIL® LR 3003),硫化收缩率≤0.5%(普通 LSR 收缩率 0.8%-1.2%),减少收缩拉力;

低模量 LSR:选择邵氏硬度 30-50A 的 LSR(弹性模量<10MPa),比高硬度 LSR(如 70A,模量>30MPa)的界面拉扯力降低 60% 以上,避免五金件被 “拉弯”。

2. 五金件界面处理:增强结合,分散应力

物理粗糙化:采用激光微刻蚀(在五金件表面刻蚀 5-10μm 深、20-50μm 间距的网格纹理),或精细喷砂(80-120 目氧化铝砂,表面粗糙度 Ra 0.8-1.2μm),使硅胶与五金件形成 “机械锚定”,分散局部应力;

化学活性化:通过等离子处理(Ar/O₂混合气体,功率 100-200W,处理时间 30-60s)提升五金件表面能(>50mN/m),或涂覆硅烷偶联剂(如 KH-560,浓度 0.5%-1%),增强界面结合力(结合力提升 30%-50%),避免界面滑移导致的局部变形。

五、检测与反馈:构建闭环控制体系

1. 在线实时检测:及时捕捉变形

激光轮廓仪:在模具出口处安装高精度激光轮廓仪(精度 ±2μm),100% 检测五金件关键尺寸(如平面度、垂直度),实时输出变形数据(如翘曲量>0.02mm 时触发报警);

CCD 视觉定位:通过高分辨率 CCD(5μm/pixel)检测五金件与硅胶的相对位置,判断是否因变形导致偏移(偏移量>0.01mm 时自动停机调整)。

每批次生产后,测试 30-50 件样品的变形量,更新补偿模型,确保长期稳定性(变形量波动≤±0.005mm)。

六、典型案例验证

案例:不锈钢 304 连接器针脚(厚度 0.5mm,长度 15mm)注塑 LSR

问题:原工艺(模具温度 170℃,注射压力 120bar,无预热)导致针脚翘曲量 0.05mm,超出 ±0.02mm 要求;

解决方案

五金件预处理:650℃退火 2 小时,红外预热至 100℃;

模具:分区温控(支撑区 100℃,填充区 170℃),针脚每 5mm 设 1 个支撑块;

工艺:分段注射(5→60→15mm/s),保压 60bar;

结果:针脚翘曲量降至 0.012mm,良率从 82% 提升至 99.5%。

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液态硅胶制品精密技术研发24年,联系电话:134-2097-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