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公司新闻

你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硅胶包胶制品的外观和尺寸精度如何保证?

发布时间:2025-09-17点击:

硅胶包胶制品的外观质量与尺寸精度是衡量产品品质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装配性能、使用体验和耐久性。其控制需贯穿 “材料选择 - 模具设计 - 工艺参数 - 检测体系” 全流程,通过多维度协同实现精准管控。以下从外观保证与尺寸精度控制两方面,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一、外观质量保证:从缺陷预防到表面质感提升

硅胶包胶制品的外观缺陷主要包括气泡、缺胶、飞边、色差、划痕、流痕等,需针对成因从源头控制:

1. 模具表面与结构优化:减少外观缺陷的基础

超高精度抛光:型腔表面采用 “金刚石研磨 + 镜面抛光” 工艺,粗糙度控制在 Ra≤0.02μm(相当于镜面级别),避免因表面粗糙导致的硅胶流动痕迹(流痕)。对于透明或高光外观产品,需用 W0.5 抛光膏进行最终处理,确保光反射均匀。

无锐角过渡设计:模具型腔的拐角、浇口与型腔连接部位采用 R0.1-R0.3mm 圆角过渡,避免硅胶流动时产生湍流导致的局部发白或纹路。例如智能手表表带的包胶拐角,圆角设计可消除 90% 以上的应力发白现象。

飞边控制结构:在分型面设置 0.01-0.02mm 宽的 “防溢边槽”,配合高精度导柱导套(配合间隙≤0.005mm),使飞边厚度控制在 0.03mm 以内(肉眼不可见)。对于金属嵌件包胶,嵌件与型腔的配合间隙严格控制在 0.02-0.03mm,避免硅胶从间隙溢出形成毛边。


2. 材料纯净度与流动性管控:避免内在缺陷

硅胶杂质过滤:固态硅胶在混炼后需经 120 目滤网过滤,液态硅胶(LSR)在注射前通过 3 级过滤系统(5μm+1μm+0.5μm),去除微小杂质(如金属颗粒、未分散的硫化剂),防止成型后出现 “黑点” 或 “异物凸起”。

流动性匹配设计:根据产品结构选择合适粘度的硅胶(固态硅胶门尼粘度 40-60,LSR 粘度 5000-15000cP),复杂纹路或细薄部位(如智能手环的刻度线)需选用低粘度硅胶,配合模具温度提高 5-10℃(如从 160℃升至 165℃),确保纹路填充饱满无缺胶。

色母分散均匀性:色母与硅胶的混炼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采用 “小批量多次添加” 方式,确保颜料分散度≥95%(通过显微镜观察无团聚颗粒),避免色差或色斑。对于双色包胶制品,两种颜色硅胶的硫化速率差需控制在 5% 以内,防止因硫化不同步导致的界面色差。

3. 排气与填充工艺优化:消除气泡与缺胶

全域排气系统:在型腔最后填充区(如深腔底部、嵌件周围)设置主排气槽(宽 2-3mm× 深 0.01mm),配合每 15-20mm 间距的分支排气槽;复杂区域嵌入透气钢(孔隙率 20-25%),并连接 - 0.092MPa 真空系统,将气泡发生率从 15% 降至 1% 以下。

阶梯式填充工艺:采用 “慢 - 快 - 慢” 三段式注射速度:初始段(0-20% 型腔)3-5mm/s,排出基材表面空气;中段(20-80%)8-12mm/s,快速填充主体;末段(80-100%)2-3mm/s,缓慢排出残余空气。对于薄壁包胶件(厚度<0.5mm),末段保压压力提高至 30-40MPa,确保完全填充无缺胶。

脱模保护措施:型腔表面镀 DLC 类金刚石涂层(摩擦系数 0.05),顶针采用陶瓷材质(硬度 HRC70),避免脱模时划伤硅胶表面;对于高光产品,脱模后立即用无尘布包裹,防止灰尘附着。

二、尺寸精度控制:从模具补偿到工艺稳定性保障

硅胶包胶制品的尺寸偏差主要源于硅胶硫化收缩、基材与硅胶的热膨胀差异、模具精度不足等,需通过 “预补偿 - 过程控制 - 后修正” 三级管控实现 ±0.03mm 级精度。

1. 模具设计的收缩补偿:预设尺寸偏差

精准收缩率计算:根据硅胶类型(固态硅胶收缩率 1.2-2.0%,LSR 收缩率 1.0-1.5%)、产品结构(厚胶区收缩率比薄胶区高 0.3-0.5%)、硫化工艺(温度每提高 10℃,收缩率增加 0.1-0.2%),通过模流分析(如 Moldex3D)计算各部位收缩率,在模具设计时进行反向补偿。例如周长 100mm  O 型圈,若收缩率 1.5%,模具型腔周长需设计为 101.5mm。

基材热膨胀补偿:金属(如不锈钢热膨胀系数 11×10⁻⁶/℃)与硅胶(热膨胀系数 300×10⁻⁶/℃)的热膨胀差异可达 27 倍,模具需根据使用温度范围(如 - 40℃~85℃)预留温度补偿量。例如汽车密封件在 120℃工作时,模具在长度方向需额外增加 0.15% 补偿量,抵消高温下的尺寸变化。

分型面与定位精度:模具模板采用 S136H 不锈钢(经深冷处理),型腔尺寸公差控制在 ±0.01mm;导柱导套采用 SUJ2 轴承钢,配合间隙 0.005-0.01mm,确保合模同轴度≤0.01mm,避免因模具错位导致的产品壁厚不均(偏差≤0.02mm)。

2. 工艺参数的稳定性控制:减少尺寸波动

恒温恒压硫化系统:采用 PID 闭环控制的热油温控(精度 ±1℃),将模具各区域温差控制在 ±2℃以内(厚胶区可单独设温);注射压力波动≤±1MPa,保压时间误差≤±0.5s,避免因压力 / 温度波动导致的收缩不均(尺寸波动控制在 ±0.02mm 以内)。

基材定位零偏移:金属嵌件采用 “圆锥销 + 弹性压块” 组合定位,塑料基材采用真空吸附定位,重复定位精度≤0.01mm;对于细长嵌件(长径比>5),增设中部导向套,确保包胶后嵌件同轴度≤0.02mm。某智能穿戴设备的金属扣包胶,通过该定位方案将位置度偏差从 0.1mm 降至 0.03mm。

冷却速率均匀性:模具采用随形冷却水路(直径 6-8mm,中心距型腔 12-15mm),冷却时间根据胶厚设定(1mm 胶厚对应 30s),确保产品出模温度≤40℃,避免因冷却不均导致的后收缩差异(24h 后尺寸变化率≤0.1%)。

3. 检测与修正体系:全流程尺寸监控

在线高精度检测:每模产品通过视觉检测系统(分辨率 0.001mm)自动测量关键尺寸(如包胶厚度、孔径),超出 ±0.03mm 时自动报警并调整工艺参数;每小时抽取 3 件用三坐标测量仪(精度 ±0.001mm)进行全尺寸检测,形成尺寸波动趋势图。

收缩率数据库修正:每批次生产前,通过 5 模试产建立实际收缩率数据(与理论值对比),动态修正模具补偿量。例如某批次硅胶实际收缩率比理论值高 0.3%,则后续生产的保压时间延长 10%,抵消额外收缩。

后处理尺寸微调:对于尺寸超差但未报废的产品,可通过低温定型处理(60℃×2h,施加 0.5MPa 压力)修正尺寸,使偏差回修至 ±0.03mm 以内,合格率提升 10-15%。

三、典型案例:智能手表表壳包胶的精度控制实践

某品牌智能手表表壳采用铝合金基材 + 固态硅胶包胶(厚度 0.8-1.2mm),要求外观无气泡、飞边≤0.03mm,关键尺寸(包胶边缘到表壳的距离)公差 ±0.03mm。通过以下措施实现质量目标:

模具型腔抛光至 Ra0.01μm,分型面设 0.015mm 防溢边槽,铝合金基材喷砂至 Ra5μm 后涂硅烷偶联剂;

采用 “80℃预热→165℃硫化(压力 35MPa)→分段冷却” 工艺,注射速度分三段(4mm/s→10mm/s→3mm/s);

在线视觉检测 + 三坐标抽检,24h 尺寸稳定性测试偏差≤0.02mm。

最终产品外观合格率从 82% 提升至 99.5%,尺寸精度 CPK 值从 1.3 提升至 1.6,满足高端智能穿戴设备的严苛要求。

‍硅胶包胶制品的外观与尺寸精度控制,本质是 “模具精度 - 材料性能 - 工艺稳定性” 的协同作用。通过本文所述方案,可实现从 “被动修模” 到 “主动预防” 的转变,将外观缺陷率控制在 1% 以下,尺寸精度稳定在 ±0.03mm 级别,为汽车、医疗、智能穿戴等高端领域提供可靠的品质保障。

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液态硅胶制品精密技术研发24年,联系电话:134-2097-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