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行业动态

你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液态硅胶制品加工方式有哪些种类?

发布时间:2025-04-28点击:

液态硅胶制品(Liquid Silicone Rubber,简称 LSR)因其卓越的耐候性、生物相容性、环保性及成型灵活性,在医疗、电子、汽车、消费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加工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制品的精度、性能与生产成本。本文系统梳理液态硅胶的主要加工工艺,解析各工艺的原理、适用场景及技术要点,为工程设计与生产提供参考。

二、液态硅胶的基础特性与加工核心要素

液态硅胶是由 A/B 双组份硅氧烷预聚体、交联剂、催化剂等组成的低粘度流体,常温下呈液态,通过加热(加成型)或室温(缩合型)发生交联反应固化。其加工核心要素包括:

材料流动性:粘度范围 500-50000 mPa・s,低粘度适合精密注塑,高粘度适合模压或挤出;

固化条件:加成型 LSR 需 100-180℃高温固化(数秒至数分钟),缩合型可常温固化(但副产物含甲醇,医疗领域少用);

收缩率:纯胶体系收缩率约 1.5%-2.0%,填充气相二氧化硅等填料后可降至 0.8%-1.3%,需在模具设计中预留补偿。

三、主流加工工艺分类与详解

(一)注塑成型:高精度、自动化的首选工艺

原理:通过注塑机将液态硅胶注入高温模具,经交联固化后开模取件,全程自动化控制。
核心设备

注塑机:需配备双组份计量泵(A/B 料配比 1:1 或 10:1)、料筒加热系统(控制料温 50-80℃防预固化)、高精度伺服电机(控制注射压力 50-150 MPa);

模具:多为热流道模具(减少废料),表面需镀硬铬或 PVD 处理(提高耐磨性),温度控制在 100-150℃(影响固化速度与收缩率)。
细分工艺

精密注塑成型

特点:精度可达 ±0.05 mm,适合 0.1-100g 的小型制品,型腔数可达 128 腔(提高效率)。

应用:医疗领域的胰岛素笔胶塞(需无菌、低蛋白吸附)、电子领域的手机按键(表面需镭雕透光)、光学领域的镜头密封圈(耐高低温 - 50~200℃)。


二次包胶注塑(Overmolding)

原理:先注塑塑料基材(如 ABS、PC),再将液态硅胶包覆于基材表面,利用硅胶与塑料的化学键结合(需表面预处理或使用偶联剂)。

关键技术:基材需设计倒扣结构(增强机械结合),模具需定位精准(避免偏移)。

应用:婴儿奶嘴(硅胶内层 + PP 外层手柄)、工具握把(硅胶防滑层 + ABS 主体)、汽车方向盘包覆(硅胶缓冲层 + 塑料骨架)。

多色 / 多层共注成型

技术:通过多组进料系统同时注入不同颜色或硬度的 LSR,实现渐变效果或功能分区(如硬胶支撑 + 软胶密封)。

难点:不同物料的固化速度需匹配,界面结合处需无分层缺陷。

案例:智能手表表带(外层彩色硅胶 + 内层抗菌硅胶)、医疗导管(内层疏水性硅胶 + 外层亲水性涂层)。
优缺点

优势:生产效率高(周期 5-30 秒)、精度高、适合复杂结构;

劣势:模具成本高(一套精密模具约 5-50 万元)、前期调试时间长。

(二)模压成型:大尺寸与厚壁制品的优选方案

原理:将液态硅胶倒入开放式或闭合模具,施加压力(5-30 MPa)并加热固化,分手工模压与自动化模压。
工艺分类

手工模压(平板硫化)

流程:人工称量胶料→放入模具→合模→加压(平板硫化机)→固化(100-150℃,5-10 分钟)→开模取件。

特点:适合小批量(10-1000 件 / 天)、低精度(±0.2 mm)、大尺寸(单模重量可达 5kg)制品,如硅胶脚垫、工业密封垫。

自动模压(传递模压 / 注塑模压)

改进:采用机械臂上料、自动计量,通过注胶嘴将胶料压入模具(类似注塑但压力较低),减少人工误差。

应用:汽车用发动机密封件(耐油 LSR 材质,厚度 5-20mm)、卫浴用硅胶密封圈(需耐老化 10 年以上)。
关键参数

压力影响胶料流动性,厚壁制品需分段加压(避免气泡);

模具需设计排气槽(排除固化时产生的微量气体)。
优缺点

优势:设备成本低(约 10-50 万元)、适合厚壁与欠注结构;

劣势:效率低(周期 1-5 分钟)、飞边需后处理(人工修剪)。

(三)挤出成型:连续生产长条状制品的核心工艺

原理:通过螺杆挤出机将液态硅胶连续推挤通过口模,形成固定截面形状,再经隧道式固化炉(150-200℃,5-10 分钟)交联定型。
关键设备

挤出机:双螺杆或单螺杆(长径比 L/D=20-30),螺杆温度控制 50-70℃防预固化;

口模:精度 ±0.02 mm,需耐磨材质(如碳化钨),形状决定制品截面(圆形、方形、异形)。
工艺要点

速度匹配:挤出速度(5-20 m/min)与固化炉长度需匹配,确保出模时完全固化;

牵引控制:通过牵引机调整张力(避免拉伸变形),直径 1-50mm 的管材常用定径套(内通压缩空气保持圆度)。
典型应用

医疗领域:输液管(透明 LSR,内壁光滑减少血液凝固)、呼吸面罩软管(食品级材质,耐消毒);

工业领域:耐高温密封条(用于烤箱门,耐 250℃长期高温)、光伏电缆护套(耐紫外线老化);

消费品:婴儿奶瓶吸管(无毒无味,可承受 121℃蒸汽灭菌)。
优缺点

优势:适合无限长连续生产,材料利用率≥95%;

劣势:仅能生产等截面制品,截面复杂度过高易导致挤出不稳定。

(四)涂布与涂覆成型:功能性表面处理的核心技术

原理:将液态硅胶均匀涂覆于基材表面(如纸张、金属、布料),通过加热或常温固化形成功能性涂层。
涂布方法

辊涂法:利用涂布辊将胶料转移至基材,适合大面积均匀涂层(如硅胶发泡布,厚度 0.1-2mm);

喷涂法:通过喷枪雾化胶料,喷涂于复杂曲面(如汽车仪表盘防滑涂层,需颗粒质感);

狭缝涂布:高精度控制涂层厚度(±5μm),用于微电子领域的硅胶绝缘层。
基材预处理

金属 / 塑料基材需电晕处理或打底胶(增强附着力);

布料基材需选择低粘度 LSR(渗透纤维间隙)。
应用场景

医疗:伤口敷料硅胶层(亲水性,促进愈合)、手术手套涂层(防滑且降低穿戴阻力);

电子:手机外壳防指纹涂层(疏水性 LSR,硬度 30-50 Shore A);

工业:传送带耐磨涂层(耐切割 LSR,厚度 1-3mm)。
关键难点:涂层均匀性控制(需定期校准涂布头)、固化过程中基材收缩匹配(避免起皮)。

(五)浇注成型:小批量与定制化制品的灵活选择

原理:将混合后的液态硅胶直接倒入开放式模具(多为硅胶或树脂模具),常温或加热固化后脱模,无需加压。
工艺特点

模具:成本低(硅胶模具可通过 3D 打印母模翻制,单价数百元),适合复杂曲面(如人体工学手柄);

操作:手工称量(A/B 料配比误差≤1%)、真空脱泡(减少气泡,尤其透明制品);

固化:常温固化需 24 小时(适合室温 25℃、湿度 50% 环境),加热固化(60℃/2 小时)可加速。
典型应用

定制化产品:硅胶文创摆件(浮雕图案,色彩丰富)、珠宝硅胶模(复制精细纹路);

工业领域:小批量密封圈(快速打样,缩短研发周期)、原型模型(用于设计验证)。
优缺点

优势:灵活性高、模具成本低、适合个性化需求;

劣势:精度低(±0.5 mm)、生产效率低(单模 24 小时仅 1-2 次循环)。

(六)特殊加工工艺:创新应用的技术突破

发泡成型(Foam Molding)

原理:在 LSR 中加入化学发泡剂(如偶氮二甲酰胺)或物理发泡剂(氮气),固化时发泡剂分解或膨胀形成多孔结构。

控制参数:发泡倍率(1.5-5 倍)、泡孔密度(5-50 孔 /mm),需模具预留膨胀空间。

应用:医疗用硅胶泡沫敷料(柔软贴合伤口,吸收渗出液)、汽车座椅缓冲垫(轻量化,耐压缩变形)。

微成型(Micro Molding)

技术:针对尺寸≤1mm 的微型制品(如微型阀门密封件、芯片封装胶圈),需超精密模具(精度 ±0.01 mm)与高响应注塑机(注射速度≥500 mm/s)。

挑战:胶料流动阻力大,需提高模具温度(130-150℃)与注射压力(150-200 MPa)。

3D 打印结合成型

方向:光固化 3D 打印(使用液态硅胶光敏预聚体,UV 固化)或挤出式 3D 打印(逐层堆积液态硅胶,加热固化),用于复杂结构快速制造(如仿生硅胶关节)。

智能化升级:注塑机集成 AI 算法(实时优化压力 - 温度曲线,减少废品率);

绿色制造:推广水基脱模剂(替代溶剂型)、废胶回收技术(粉碎后再生利用);

功能复合化:通过多层共注实现导电 / 导热 / 抗菌等多功能集成(如智能穿戴设备传感器封装)。

六、结语

液态硅胶加工工艺的多样性为不同领域的需求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从高精度的注塑成型到灵活的浇注工艺,选择时需综合考量制品尺寸、精度、产量、成本及性能要求。随着材料科学与制造技术的进步,液态硅胶加工将朝着更精密、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持续拓展在高端医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边界。

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液态硅胶制品精密技术研发24年,联系电话:134-2097-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