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公司新闻

你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液态硅胶注塑和硅胶固态转注工艺的模具是一样吗?

发布时间:2025-06-30点击:

液态硅胶注塑和硅胶固态转注工艺的模具本质上完全不同,两者在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分析:

一、核心结构与工作原理差异

液态硅胶注塑模具(LIM 模具)

封闭式型腔设计:模具在合模状态下通过热流道系统将液态硅胶(LSR)注入型腔,整个过程在密封环境中完成 。例如,医疗级 LSR 产品(如婴儿奶嘴)的模具需配备激光对中系统,确保多腔模具各型腔的精度误差控制在 ±0.01mm 以内 

热流道控温技术:采用独立温控回路(如 130℃±5℃)维持 LSR 流动性,避免冷凝堵料,同时通过智能温控模块实时监测型腔温度,波动范围≤±1℃ 。例如,冷流道系统通过气动针阀精确控制胶料流动,可实现无废料生产,材料利用率高达 98% 

固态转注模具

开放式结构设计:需手动将固态硅胶(HCR)放入加料室,通过柱塞压力(15-30MPa)挤压胶料沿流道进入型腔,模具闭合压力通常为 20-50MPa。例如,生产硅胶密封圈时,需通过梯形流道设计降低流动阻力,避免压力损失导致填充不足。

分段式加热:模具温度通过热板传导实现,型腔温差可达 ±5℃,固化均匀性较差。例如,硫化平板机在平压阶段需独立控制温度(如 160-180℃),与转注阶段的温度需求不同。

半人工操作:需人工装料、嵌件定位及手动抬模芯,生产周期通常为 30 秒 - 5 分钟,且难以实现多腔模具的高精度同步生产。

二、关键技术参数对比

 

维度

液态硅胶注塑模具                                                   固态转注模具

 

材料状态    液态(LSR,粘度 1000-5000mPa・s)    固态(HCR,需预成型)    

注射压力    20-50MPa(高压驱动均匀流动)    15-30MPa(柱塞压力)    

流道设计    冷流道 / 热流道,流道直径≤2mm    宽大流道(直径≥5mm),避免胶料卡顿    

排气系统    透气钢排气槽 + 真空辅助(气泡率≤0.1%)    常规排气槽(气泡率≤5%)    

模具寿命    100 万模次以上(预硬钢 + DLC 涂层)    30 万模次(普通钢材)    

典型产品    医疗导管、汽车密封件(公差 ±0.05mm)    硅胶按键、工业杂件(公差 ±0.3mm)    

三、实际应用场景差异

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的优势领域

高精度需求场景:如苹果 Watch 表带的精密纹理(粗糙度 Ra≤0.1μm)、医疗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表面处理(需通过 FDA 认证)。

复杂结构产品:如带倒扣的电子连接器(需滑块 / 斜顶脱模机构)、薄壁制品(厚度≤0.5mm)。

规模化生产:128 腔奶嘴模具通过多腔设计,日产可达 10 万件,单件成本比固态转注低 30%。

固态转注模具的适用场景

小批量定制:如高端硅胶饰品(年产量 < 500 件),模具成本仅为液态注塑的 1/3。

高硬度材料:邵氏硬度≥80A 的硅胶部件(如工业耐磨件),液态硅胶因粘度不足难以成型。

特殊工艺需求:如模内包胶金属件(需手动嵌件定位)、带精密螺纹的制品(需二次加工)。

四、成本与效率综合对比

初期投资:液态注塑模具成本通常为固态转注的 2-5 倍(如液态模具约 20 万元 / 套,固态模具约 4 万元 / 套)。

长期成本:液态注塑通过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在批量 > 2000 件时单位成本优势显著;固态转注在小批量(<500 件)时总成本更低。

维护成本:液态模具需定期更换热流道密封圈(约 1 万元 / 年),固态模具需频繁清理流道残留胶料(人工成本占比 30%)。

五、技术演进趋势

液态硅胶注塑模具的创新方向

智能模具技术:集成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 AI 算法优化注塑参数,实现缺陷预测(准确率 > 95%)。

冷流道系统升级:如 Nexus Timeshot 系统支持 128 腔独立控制,可生产重量 < 0.1g 的微型零件,毛边率 < 0.01mm。

固态转注模具的改进路径

半自动化改造:采用电动柱塞替代液压驱动,压力控制精度从 ±5% 提升至 ±1%,并减少能耗 30%。

复合工艺结合:如转注平压二合一模具(专利号:202322887601.2),通过浮动转动组件实现转注与硫化工序的无缝切换,生产效率提升 40%。

总结

两种工艺的模具设计理念完全不同:液态硅胶注塑模具追求高精度、高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而固态转注模具侧重灵活性、低成本和特殊工艺适配。选择时需综合考量产品精度要求(如医疗级需 ±0.05mm 公差)、生产批量(如 3C 产品年需求 > 10 万件)、材料特性(如 LSR 需铂金硫化)及预算限制(如初创企业初期投资 < 10 万元)。随着冷流道技术和智能模具的普及,液态硅胶注塑的应用范围正在持续扩大,但固态转注在小批量定制、高硬度材料等领域仍不可替代。

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专注液态硅胶制品精密技术研发24年,联系电话:134-2097-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