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市利勇安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
134-2097-4883
利勇安官方二维码
新闻中心
news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手机号码:(134-2097-4883)
邮箱:sale11@lyasilicone.com
具体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园社区龙峰一路宝华工业区新2栋整套
发布时间:2025-06-30点击:
二次注塑时塑胶件变形的控制需从材料匹配、工艺参数、模具设计、结构优化及后处理等多维度入手,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及原理分析:
一、材料层面:降低收缩率差异与内应力
1. 材料选型匹配
收缩率协同:确保一次料与二次料的热膨胀系数(CTE)差异≤30%。例如:
一次料用 PC(CTE≈60×10⁻⁶/℃),二次料可选 TPU(CTE≈80×10⁻⁶/℃),而非 CTE 达 200×10⁻⁶/℃的硅胶。
改性增强:对易收缩材料(如 PP)添加 30% 玻纤(CTE 降至 40×10⁻⁶/℃),或选用低收缩级工程塑料(如 LCP)。
2. 预处理去应力
对一次注塑件进行退火处理:在低于热变形温度 10-20℃的环境中保温 2-4 小时(如 PA6 在 120℃退火),消除残余应力。
二、工艺参数:精准控制温度与压力
1. 温度管理
环节 控制要点 示例数据(以 PC+TPU 为例)
熔体温度 一次料温度避免过高(超过熔点 10-20℃即可),二次料温度需兼容一次料耐热性 PC 熔体温度 280-300℃,TPU 熔体温度 200-220℃
模具温度 一次模温设为 60-80℃(促进结晶均匀),二次模温降低 10-20℃(加速冷却定型) 二次模温 50-60℃,减少二次料对一次件的热冲击
冷却时间 二次注塑后冷却时间延长 20-30%(如从 30 秒增至 40 秒),确保内外层同步固化
2. 压力与速度优化
注射压力:二次注塑时采用分段压力控制,保压阶段压力降至注射压力的 60-70%(如注射压力 100MPa,保压 60-70MPa),避免过压导致变形。
注射速度:低速填充(10-20mm/s)减少剪切生热,尤其对薄壁件可降低内应力集中。
三、模具设计:消除填充与冷却不均
1. 浇口与流道设计
浇口位置:二次料浇口应避免直接冲击一次件薄弱部位,优先选择壁厚均匀处,如环形浇口(适用于轴对称件)或多点潜伏式浇口(分散压力)。
流道平衡:采用热流道时确保各分支流道长度一致,冷流道需设计冷料井,防止冷料进入型腔导致填充不均。
2. 冷却系统优化
二次模冷却水道需贴近一次件界面,采用随形水路(如 3D 打印模具)实现均匀冷却。例如:在变形高发区(如拐角)设置直径 8-10mm 的螺旋式水道,水温控制在 20-25℃。
四、结构设计:从源头减少变形诱因
1. 壁厚均匀性
一次件壁厚差控制在 ±0.3mm 内,避免局部厚壁(如壁厚>3mm 时增设掏空结构),二次料壁厚建议 1-2mm(过厚易收缩)。
2. 应力释放结构
在界面处设计防变形结构:
环形凹槽(深度 0.5-1mm,宽度 1-2mm),引导应力集中在凹槽处而非整体变形;
过渡圆角(R≥0.5mm)减少尖角应力,尤其在二次料包裹一次料的边缘区域。
3. 加强筋布局
一次件内添加与二次料流动方向垂直的加强筋(高度≤壁厚 2 倍,厚度≤壁厚 1/2),如 L 型件在长边设置间隔 5-10mm 的加强筋,抑制翘曲。
五、后处理与工装辅助
1. 定型工装
二次注塑后立即将工件放入定制夹具(精度 ±0.1mm)中冷却,夹具需贴合工件外形,施加 0.1-0.2MPa 的夹持力,保持 10-15 分钟。
2. 去应力处理
对高精度件进行二次退火:在 60-80℃热风循环炉中保温 4-6 小时,缓慢降温(≤5℃/min),消除残余热应力。
六、典型案例与解决方案对比
变形场景 常见原因 解决方案 效果
手机壳二次注塑后翘曲 PC 一次件与 TPU 二次料 CTE 差异大 改用 PC+ABS 合金(CTE≈70×10⁻⁶/℃)+ 低收缩 TPU 翘曲量从 0.8mm 降至 0.2mm
汽车按钮边缘开裂 浇口位置导致填充不均 改单点浇口为两点对称浇口 开裂率从 15% 降至 3%
薄壁件(壁厚 1mm)变形 冷却速度不一致 模具增加随形水路 + 模温分区控制 平面度从 0.5mm 改善至 0.1mm
总结
二次注塑变形控制的核心是 “减少内外差异”—— 通过材料协同、工艺精准化、模具精细化设计及结构优化,平衡两次注塑的热应力与收缩差异。对于复杂件,建议先通过 CAE 模拟(如 Moldflow 分析填充压力与冷却速率)预判变形趋势,再结合上述措施迭代优化,可将变形量控制在 0.1mm 以内(精密件标准)。